通知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日期: 2017-02-08

|  来源: 【字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立足科教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制订本方案。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快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保障为支撑,加快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以科技创新和高水平创业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需求。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所系结合、科教结合、理实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探索培养国际一流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技术类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充分发挥科教结合的优势,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和科大风格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形成示范效应和标杆效应。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启发研讨、理实交融、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学校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修订学位标准。修订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标准,明确本科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 

  2.设置创新创业培养方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在工程硕士、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学位中开设创新创业培养方向,重点突出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修订培养方案,针对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增设相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引入校内校外导师合作培养机制,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发挥基地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作用。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完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继续办好科技英才班,完善“三结合、两段式、长周期、国际化”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贯通,力争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先进技术和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供持久创新驱动力。 

  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多学院驱动模式。立足中国科大理工科见长的学科背景,发挥管理学院的资源整合优势,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等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一轴多核”的创新创业动力基础,带动全校其他院系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学习热情,形成多学院参与的协同教育模式。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完善本科生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重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力争将创新能力训练和创业意识培养整合到各种课程中。在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推进研究性、探索性学习,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在全校开设一批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反向工程”、“创新设计”、“机器人制作”和“创业管理”、“企业家理论与创业管理”等。积极整合校内创新创业有关课程及培训活动,以强化实践训练为基本原则制定创新创业类课程规范,设置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2.开设研究生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围绕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全校性、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系列选修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衍生课程、创新创业体验课程以及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等多种类型创新创业课程。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纳入培养过程要求,计入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拓展研究生视野,营造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 

  3.提升创新创业类课程国际化水平。中国科大十分重视高技术类创新创业课程与国际接轨。以ME310“设计创新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斯坦福大学最有影响的课程之一,开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2015年,学校计划继续资助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该课程。ME310课程的宗旨是教授学生设计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方法和过程。课程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业界知名高科技企业赞助,在为期近一年的课程中完成项目课题。早在2011年,中国科大就成为ME310课程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合作大学,同步设置了相对应的“设计创新”课程,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培养创新设计的思维与实践方法。该课程要求同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英语交流、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每4人一组,组队完成设计课题。通过需求调研与分析、头脑风暴、原型设计与实现、测试与验证、修改与定型等环节,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选课同学能够共享斯坦福大学课程的优质资源。每年有48同学有2次机会去斯坦福大学进行课程交流,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下一阶段,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高技术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争取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和知识创新背景的战略科学家和企业家。 

  4.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代表的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5.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开发。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拓展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力加强创新思维拓展和创业能力实训等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20159月,学校创新此类课程组织模式,邀请以中国科大校友为主要群体的团队为大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技术、财富与文明变迁”。该课程主讲教师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瀛海威公司创始人,现任中国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执委会主席、联和运通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张树新女士。此课程将采取全程互动的方式进行,新创基金会与主讲教师将邀请有影响的科大企业家、创业家与投资人亲临课堂开展互动教学。主讲教师将与选课学生保持频密互动,并提供个性化辅导,对接相关企业家与投资资源。公开课还将具有多学科交叉、开放性、要求海量阅读等特征。教务处已将该课程列入“2015年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形式面向更多的同学开放。 

  2.改革考试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沟通、动手实践、团队协作等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比如,公共选修课“技术、财富与文明变迁”的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由学生自行选择“未来畅想或科幻小说”、“创业计划或互联网已上市公司价值分析”、“网络社会的控制与反控制”等三类方向考题。 

  五、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1.持续推进“大学生研究计划”。早在1999年,中国科大在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大学生自发进实验室参与进行研究项目的传统,开展了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工作,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全面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计划这一培养人才的新举措,将大学生研究计划纳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有目的地参与科研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发现,以丰富实践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际运作,不仅在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申请立项、中期检查、终期结题等环节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而且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平均每年都有近千项的大学生研究计划得以实施。广大师生对大学生研究计划这样的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学生研究计划已成为我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活跃的实践活动之一。 

  2.加大鼓励学生参与“国创计划”的激励力度。2012年,学校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在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国创计划”)项目的实践活动,通过三年的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我校本科生积极踊跃参加、竞争激烈(参与者占二、三年级本科生总数的1/10)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以来,有一批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及研究成果,他们中有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有的申请了国家专利,在各种竞赛上获奖;有些创业计划项目已成功注册成立了公司,开发的产品已得到市场的认可。2014年,我校从全国700多所实施该项目的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教育部颁发的“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国仅56所高校获此殊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国科大将出台系列激励举措,大力鼓励全校本科生积极参加“国创计划”,力争通过该计划培养、孵化一批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3.建设大学生创客中心。在夯实全校各层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依托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推动大学生创客中心建设,开辟专门物理空间,一期启动投资300万元,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促进学科交叉和资源互补,激发集约效应。对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在资金和场地方面给予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4.大力推动学生校外实践游学活动。大力推动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别是各英才班学生校外实践游学活动,除了各学院教学计划中已有的野外实习、工业实践、大学生研究计划、“所系结合”参观学习等项目外,还将推动国内外游学参观项目:包括参观学习国外高校及著名企业、国内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国防军工单位等。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努力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提升创新创业的视野与能力。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1.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同时充分利用校外有关教育资源,承认校外部分高质量创新创业类课程、培训之学分。 

  2.完善转专业机制和弹性学制。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1.建设创新创业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校内导师队伍,加强现有导师队伍在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并引进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背景并有志于从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导师;建设创新创业校外导师队伍,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企业高管,特别是成功创业的校友,或管理咨询、法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在创新创业领域内有丰富工作经验与认证资格的专家为创新创业导师,形成一支既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又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导师队伍,实现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优势互补,联合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的绩效考核制度,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开展创业咨询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带领学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新企业等折算成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表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及团队,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八、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活动 

  中国科大重视浸润式教育,通过打造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大力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和氛围,通过竞赛、主题活动周、夏令营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和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继续培育RoboGame机器人活动周品牌。2001年起,中国科大至今已经成功连续举办了15RoboGame大赛,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RoboGame比赛贯彻了我校“理实交融”的校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将创新元素和创新培养理念融入到比赛中。通过十多年的发展,RoboGame不仅让参赛的同学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对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务处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的额度,持续支持RoboGame项目。 

  2.继续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国际实践创新类大赛。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特别是国际高水平赛事,也是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大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加一系列高水平国际赛事,例如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等,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加强了与世界各国高校大学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交流能力、国际合作能力以及基于项目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为例,该比赛是一项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每年都吸引了全世界众多顶尖大学生参加。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组队参加该项赛事,截止2014年底,中国科大已收获1211铜,成为亚洲获得金牌和奖牌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今后将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的额度,持续支持学生参与iGEM 

  3.继续主办好全国“大学生创业家成长计划”。为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2015年中国科大与百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联合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开展合作。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2015年中国科大与百度公司联合主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创业家成长计划”,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境内外56所高校的200多名大学生参加这项活动。本活动分为暑期“夏令营”集中训练培训和后续为期半年的孵化支持阶段。在夏令营阶段,同学们集中在中国科大进行为期两周的夏令营特训,业界资深工程师、百度高级业务专家、中国科大资深教授及杰出校友为营员们联合授课,开设基于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课程;同时组织大学生们赴合肥市包河区工商银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合肥要素大市场、万达文旅城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关注从技术产品到商业模式的转化过程,为他们今后的创新创业之路铺下良好的基石。作为中国科大与百度公司联合主办的大型年度公益活动,该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主办方承担学生训练营期间的全部食宿和往返差旅费。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全国大学生的积极响应,中国科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大学生踊跃报名。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也选派了学生参加。为了满足更多未能到现场参加暑期集训的同学们的愿望,主办方对精彩课程全程录像并通过网络传课平台面向全球共享。今后,中国科大将继续主办好此项活动,与全国兄弟院校共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4.定期举办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研究生积极广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倡导创新创业风尚,激发研究生创造力,为研究生提供践行创新创业梦想的平台。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院系初赛、校级复赛两级赛制,获奖者可获得学校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支持,并可在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开展创业实践。 

  九、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 

  1.建立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依托校团委建立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促进我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统一部署、推动、协调全校团学系统创新创业工作,对校级学生组织的有关工作具有直接指导的权责。中心主要任务包括: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我校大学生终生创意、创新、创业意识;使大学生更加关注创业,理性看待创业;使部分大学生更加有准备、有计划地创业;提升创业层次和水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中心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两大块,一是“面上覆盖”活动,比如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等;二是“点上突破”活动,比如针对创业管理、产品创新等主题,利用“设计创新”课程、CEFE培训、产品经理培训等现有资源,开展系列实战性课程/培训;依托信息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等单位,组织服务工作队,联合打造创新创业基地;联合招生就业处、各院系,多多组织学生前往各地国企、民企进行参观学习;组建涵盖不同创业阶段、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创业需求,具有丰富创业经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导师辅导机制,为创业学生进行结对指导;借力各院系,组织各行业创新创业交流活动等。 

  2.建立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充分利用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所、常州科教城等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联合外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营造浓厚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支持研究生积极实践、接触新事物,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研究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精神,为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高水平场地平台。 

  3.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线。在学校本部筹建创业苗圃,在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建孵化器(及加速器)。创业苗圃由本校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团队经营管理,同时通过对接合作单位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工商注册、税务、法务、财务服务。 

  4.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组建战略性风险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学校的重大科技成果。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学校师生自主创业的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平台,管理和运作知识产权及技术资产,开展相应的技术许可、转让、投资等专业化运作。 

  5.推动大型科研平台、公共实验中心、图书文献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利用我校大科学装置密集、公共实验平台齐全、科技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大型科研平台、公共实验平台6大分中心、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等面向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开放,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平台支持和科研资源。 

  十、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 

  1.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2.保障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资金。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支持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3.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通过企业家校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益团体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为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培育创新技术人才、培育高科技企业,实现师生团队科研成果转化与专利发明产业化。专项基金将为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和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建立由团委牵头,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科研部、人力资源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部、教育基金会、校友总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同时,成立由校内一线教学名师、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校友、校外专家等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二、强化督导落实 

  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学校和学院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宣传引导 

  学校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尤其是网络和新媒体渠道,通过举办宣讲会、拍摄微电影、撰写微信软文等方式,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及时总结推广本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附件: